孩子,我們用愛與責任圓你上學夢

日期:2024-06-26 10:49:00 來源:本站 瀏覽:794次


第十屆四川宣傳關心下一代新聞佳作

參評作品推薦表

?

作品標題

孩子,我們用愛與責任圓你上學夢

參評項目

通訊

??

(主創(chuàng)人員)

約者爾吉

???

莫爾佳

刊播單位

《關愛明天》雜志

首發(fā)日期

2023年第4期

刊播版面

(名稱和版次)

基層故事

作品字數(shù)(時長)

1330字

作品

評介?(120字以上)

? ? 作品大量運用白描手法,通過語言、神態(tài)以及動作等細節(jié)描寫,生動地刻畫出渴望讀書、憧憬校園生活卻因身體原因深陷困境的小少年形象。勾勒出涼山州昭覺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攜手助力困境兒童群體追夢圓夢、健康成長的美麗畫卷。

采編

過程

? ? 小合吉的故事只是昭覺縣關注困境兒童群體,力所能及地為他們排憂解難,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的一個縮影。作者在推進工作過程中內心深受波動形成該作品。

社會

效果

? ?文章刊載后,昭覺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對困難兒童的關愛幫扶精神在全州引起強烈反響,為關工委工作樹立了典范。也讓更多困境兒童感受到關懷與希望,更讓許多讀者為之動容。

領導簽名:

?

?

????????????????????????????????????????????????????????????(推薦單位蓋章)

2024628


孩子,我們用愛與責任圓你上學夢

老師,我想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去學校上學。小合吉顫顫巍巍撐著行走輔助器,向昭覺縣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回答道。他炙熱的眼神里,充滿著對校園生活的無比渴望。

20221215日,一支由昭覺縣關工委、縣委老干部局、縣總工會等6家單位組成的慰問團,來到縣城北鎮(zhèn)谷都村,看望殘障兒童小合吉。他們此行的目的,是到特殊教育學校開展暖冬行動。看望送教殘障兒童,是此次暖冬行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慰問團希望通過入戶調研,深入了解殘障兒童現(xiàn)狀,力所能及為他們提供幫助。

小合吉是個早產(chǎn)兒,三歲時還不會走路。他的父母非常著急,四處求醫(yī)才發(fā)現(xiàn)孩子患有腦癱,導致肢體殘障。隨著年齡增長,同齡的伙伴都走進了校園,然而小合吉卻只能坐在家里。每每看到同齡的伙伴都背著漂亮的書包去上學,他總是羨慕不已,無數(shù)次哭喊著讓爸爸送他去學校上學??蓪e的小孩再平常不過的事,卻成了小合吉難以實現(xiàn)的奢望,低頭看見自己不聽使喚的雙腿,他只能暗自潸然淚下。他的父母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安慰小合吉,用更多的陪伴,讓孩子盡可能地放下心念。

2020年,昭覺縣特殊教育學校成立,這是該縣唯一一所為言語障礙、智力障礙、肢體殘障、多重障礙等學生服務的特殊教育學校。小合吉因為行動不便,不能如愿走進校園,但成了29名送教生中的一員,學校定期派老師來到小合吉家開展送課活動。漸漸地,他變得開朗起來。

這一次,聽說老師要帶慰問團的叔叔阿姨來看望他,小合吉非常激動。早早就嚷嚷著讓父親給他穿好了衣服,坐在院子里等待。大伙兒來到家里時,小合吉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高興地拍起手來。? ?“叔叔阿姨好,老師好!小合吉彬彬有禮地打著招呼,淚水濕潤了眼眶。你的普通話說得真好,跟誰學的呀?縣教體局關工委辦公室主任楊靜問他。我看電視學的,老師來教我,也是說的普通話。”“你真棒!大家紛紛向他豎起大拇指。

小合吉雖然走路不方便,但是聰明又好學,完全可以去學校上學……縣關工委工作人員何杰的話音未落,小合吉撐起行走輔助器,蹭蹭就在客廳里走了起來。叔叔,我能走。他顫顫巍巍又極力表現(xiàn)的樣子,讓在場所有人的心都為之一顫。小合吉堅定的眼神里閃爍著對校園的向往。老師,我想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去學校上學。他說。

小合吉的父親無奈地說:這個孩子一直想去學校,我也想讓他去,可是沒辦法呀。

我們剛才去了特殊教育學校,像小合吉這樣不能自己走路的孩子也有,只是家長一直跟著在學校照顧。在家里你們也要時時刻刻看著他,不如換個地方,到學校去,我們再去想辦法給他買輛輪椅,方便你們照看他,你看這樣可以嗎?何杰說。

經(jīng)過再三溝通,最終慰問團和小合吉家長達一致,新學期開學送小合吉入學。

得知小合吉的情況后,縣殘聯(lián)的領導高度重視,很快為他采購了兒童輪椅2023214日,縣關工委聯(lián)合縣委老干部局、縣殘聯(lián)和特殊教育學校,如約來到小合吉家,接他人學。小合吉曾無數(shù)次幻想自己坐在教室的場景。如今,他如愿和同齡的小伙伴坐進了寬敞明亮的教室。他靜靜地感受著、憧憬著自己未來。

小合吉的故事只是我縣關心下一代工作的一個縮影。昭覺縣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陳東坡說,像他這樣需要關心關愛的孩子還有很多。我們將持續(xù)關注困境兒童群體,力所能及地為他們排憂解難,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